更新时间:2024-09-12 16:01
田波(1931年12月25日—2019年12月15日),男,汉族,山东桓台县人,病毒学与生物技术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病毒学研究室主任,中国微生物学会病毒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植物病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病毒学创始人,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创始人之一,第八届、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
1931年12月25日,田波出生于山东省桓台县。
1950年,考入由北京大学农学院、清华大学农学院和华北大学农学院合并的北京农业大学(现中国农业大学),攻读植物病理学。
1954年,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病毒学研究室工作。
1962年,晋升为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1979年,晋升为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
1980年,开展亚病毒研究。
1981年,到澳大利亚阿德雷德大学植物病理系做访问学者。
1986年,到德国杜赛尔多夫大学做访问学者。同年,晋升为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
1989年,涉足医学病毒。
1990年,到美国马里兰大学和维斯康辛大学做访问学者。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93年,到英国苏格兰作物所和JohnInnes研究中心做访问学者。
2001年至2015年12月,受聘于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019年12月15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田波致力于分子病毒学和分子免疫学研究,主要从事HBV T-细胞分子免疫及囊膜病毒融合机制和融合抑制剂的研究。他早年致力于植物病毒学研究,1954年起,研究病毒与高温对马铃薯花叶型退化的作用,发现病毒感染后在低温条件下马铃薯产生耐病性而不发生退化,阐明了花叶病毒、高温条件与马铃薯花叶型退化中的相互作用。提出的无病毒种薯生产方案,在中国广泛应用,马铃薯种植面积达50%,经济效益达10亿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1983年,他提出了转基因核酶对核内复制的病原更能发挥作用的设想,系统研究了病毒卫星核糖核酸防治其辅助病毒病害的机理,提出了卫星核糖核酸干扰致病的外壳蛋白进入叶绿体的假说,并提供了核酶能够在转基因马铃薯中完全抑制核内复制的类病毒的第一个例证,用所设计的切割马铃薯类病毒RNA的核酶基因转化马铃薯,可阻断类病毒复制,获得抗病马铃薯。开辟了核酶应用的新途径,其技术转让给日本一家公司。其研究成果被国际著名教科书《植物病毒学》(R.E.F.Mattews著,第3版,1991年出版)引用;1984年,田波在中国首次发现牛蒡矮化类病毒(BSV),得到德国类病毒专家的承认,并被列入国际类病毒名单。对牛蒡矮化类病毒RNA所采取的检测和诊断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1986年后,田波构建了抗水稻条纹和水稻矮缩病毒转基因水稻,并发现其抗性基因有沉默现象。从九肽库中筛选到一种在细胞系中抑制草鱼出血病病毒复制的特异多肽;1989年,涉足医学病毒,在乙肝病毒感染的肝癌组织中发现抗原肽与热激蛋白gp96的复合物,证明gp96及其N端蛋白有佐剂功能,促进树突状细胞成熟,增强细胞和体液免疫。研究了SARS和HIV等病毒融合蛋白的7肽重复序列与细胞融合的分子机制,设计了一种三螺旋蛋白高抗艾滋病病毒;20世纪90年代,他转向医学病毒学研究,范围涉及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毒、SARS冠状病毒等,首次从由乙肝病毒引起的肝癌癌组织中发现热激蛋白GP96与病毒抗原肽复合物,为研发治疗慢性乙肝和肝癌的药物提供了新策略。
在21世纪初,他研究了SARS和艾滋等病毒融合蛋白的7肽重复序列与细胞融合的分子机制,设计一种三螺旋蛋白(HR212)高抗艾滋病毒。2003年SARS肆虐期间,田波率领科研骨干日以继夜不断奋战,终于向全世界宣布,他们找到了能够抑制SARS病毒与细胞融合的多肽,有望开发出抗击SARS病毒的药物。
据2019年12月19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网站显示,田波获得多项学术荣誉和奖励,包括两次国家自然科学与科技进步奖,五次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和科技进步奖,三次省部级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等。
截至2019年12月,田波在中国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在SCI收录的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2篇,并被引用百余次;以第一作者出版的专著和编著有8种。
1. 田波,李传昭,孙仑泉,王学著.分子进化工程[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2. Xicai Yang,Yin Yie,Feng Zhu,Yule Liu,Liangyi Kang,Xiaofeng Wang and Po Tien. Ribozyme-mediated high resistance against potato spindle tuber viroid in transgenic potatoes[J]. Proc. Natl. Acad. Sci. USA,1997,94:4861-4865.
3. 汤健,阎锡蕴,刘元义,田华松,田波.IV型胶原酶人基因工程抗体的研制[J].中国科学(C辑),1998,28(3):277-282.
4. 韩爱东,刘玉乐,肖莉,康良仪,张玉满,李冬田,田波.利用烟草花叶病毒载体系统在烟草中表达丙型肝炎病毒的核心抗原[J].科学通报,1999,44(15):1624-1629.
5. 王大伟,杨怀义,饶子和,田波.牛朊病毒正常成熟蛋白的高效表达和二级结构分析[J].科学通报,2000,45(4):398-402.
6. Canhui Liu, Lun-Quan Sun, and Po Tien. Ribozyme-mediated suppression of platelet type 12 lipoxygenase in human erythroleukemia cells[J]. Cancer Gene Therapy,2000,7(5):671-675.
7. Song-Dong Meng, Tong Gao, George F Gao, Po Tien. HBV-specific peptide assiciated with heat-shock protein gp96[J].The Lancet. 2001, 357:528-529.
8. Ke Zhuang, Xien Gui, Bo Su, Po Tien, Zhiwei Chen, Linqi Zhang, High prevalence of HIV infection among women and their children in Henan Province, China[J],Journal of Aids.(3.1).
9. Bo Su, Li Liu, Fusheng Wang, Xien Gui, Ming Zhao, Po Tien, Linqi Zhang Zhiwei Chen.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 subtype B' dictates the current AIDS epidemic among paid blood donors in Henan and Hubei Provinces of China[J],Aids(8.039).
据2019年12月19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官网显示,田波一生培养了数十位科学人才。
田波1931年12月出生于位于鲁中平原东北端马踏湖畔的桓台县夏庄。田波的祖父是秀才,父亲田俊颐接受过较为严格的旧式教育,山东桓台尊师重教唯有读书高的诗教传统深深影响着幼年的田波。
田波的导师近现代植物病理学家林传光。
田波同志是中国现代病毒学的先驱者,为中国病毒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评)
田波院士最卓越的地方恰恰在于他对国家社稷民生的体贴关怀,心怀苍生,科研事业高度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此成其“大”;密切关注国际科学前沿,及时追踪领域最新趋向,活到老学到老,眼界开阔,此成其“高”。他一生的科研事业心系社稷民生,极其关注国家重大需求和社会紧迫的现实问题,这使得他的科学人生具有一种济世情怀。他没有把科学事业作为一个谋生的职业,这就是他和其他国外的大科学家一致的地方,他是真的热爱科研,真的要将毕生奉献给科研。(《中国科学报》评)
“田先生的研究领域跨度之大,足以令人生畏,可田先生认真地做到了。他永不歇息地追求、不断创新,是我们今天最需要学习的。田先生热爱科学、不断追求的创新精神激励着我们,我们应当坚持源头创新,加强基础与前沿创新性研究,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贡献。”(中国科学院院士高福评)
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邃,这使得田波观察和评估事物时往往有了别人不容易达到的前瞻性和预见性。(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郭德银评)